Tuesday, May 5, 2009

金融学习方法

1 .学习
( 1 )入门书籍: <>, Zvi Bodie, Robert C. Merton ,框架非常清晰
( 2 )中级教材
a . Investments :
<>, Zvi Bodie, Alex Kane, Alan J. Marcus.
<>, William F.Sharpe, Gordon J.Alexander, Jeffrey V.Bailey
第一本书行文更流畅易懂,第二本较学术化,但两者选一即可。在阅读时不但应该学习规范市场的运作,更应该想想中国市场到底因为哪些原因使得如此的无效率。在理论和实际中反复的来来回回,可以使人更好的理解两者。
b. Corporate Finance
<>, Richard A.Brealey, Stewart C.Myers
<>, Stephen A. Ross, Randolph W. Westerfield , Jeffrey F. Jaffe
第一本通俗些,例子写的非常漂亮,第二本学术化色彩较浓,也是两者选一即可。需要了解简单的会计知识,仅借贷和资产负债表等基础即可。
c. Derivatives
<>, John C. Hull
如果简单的了解, a 中任何一本书相关的部分就足够了。
( 3 )数理化的教材
<> , John Y. Campbell, Andrew W. Lo, A. Craig MacKilay
全面介绍了金融学中常用的计量方法。
2 .研究
( 1 )了解理论发展脉络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工具(建模、计量),再有金融学相关的知识,就应该开始做研究了。强烈推荐在这一阶段先看下面这本金融思想史方面的书:
<>, Peter L. Bernstein.
此书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简洁、流畅而完整的叙述了金融理论是如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启迪初学者如何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简化变量,完美的展示了金融市场奔腾不息的力量和金融理论的深邃迷人的美感。
( 2 )专题研究:从问题入手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既有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顺着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阅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同学、师长以及有实践经验的人讨论,这样对理论的理解比较深,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抽象实际的,假设是如何决定结论的。强烈反对先划定一个领域,看完一本 “ 经典 ” 教科书后再看另一本 “ 经典 ” ,不断预备知识的学习方式,因为知识是永远 “ 预备 ” 不完的,即使 “ 预备 ” 完毕了,也很可能只会在一个框架下思考,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研究的时候要把思路放宽,尽量早的去和同学师长讨论,一个人冥思苦想很可能在一个死结上纠缠,他人的建议、经验和相关资源能够帮你打开思路。例如,自己当时想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小股民明知权利得不到保护也要持有股票,由于开始读的都是教科书,而这些书都是基于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的,自己改什么风险偏好的效用函数、设定投资机会限制,不是结论不对,就是太牵强,总让自己很不舒服。直到有一天和一个师兄讨论,他建议我去看看行为金融( Behavior Finance )方面的资料,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太久的被束缚在 EMH 里,而且浑然不觉。(建议阅读: <> , Andrei Shleifer )
( 3 )保持开放的思想,研究新的领域
在一个领域做久了,总会习惯思考相关的问题,虽然我们的确需要在某个领域沉淀很久才会有所贡献,但不能在不知不觉中限制自己思考的领域。建议时常浏览如下网页看看现在的研究在做什么:
Journal of Finance: http://www.afajof.org/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s : http://jfe.rochester.edu/jfe.htm
NBER :www.nber.org
正式发表的文章已经比较慢了,有时间应该去各大名校金融系的网页上去看 working paper.
( 4 )网络资源
统计年报: http://www.gse.pku.edu.cn/dataset/index.htm
中国资讯行: http://www.bjinfobank.com
国外数据: www.economagic.com
www.economy.com/freelunch
(四)实务资源
学习和研究的努力可以保证一个人在学校取得较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很现实的,绝大部分人都需要到社会上来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了解现实的情况,知道一些被理论滤去但却在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变量是很重要的,下面的一些资源可供参考。
1 .书籍
( 1 ) 历史部分
<> , Charles P. Kindleberger
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永恒的话题,而且历史不断的上演同样的故事。
<> , Chernow, Ron
(中译本:《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金立群校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Phillip L. Zweig.
(中译本:《沃尔特 瑞斯顿与花旗银行:美国金融霸权的兴衰》,海南出版社)
每一个金融巨子都是时代的产物,看看他们如何把握历史时机,如何面对巨大的危难。《胡雪岩》(高阳)了解中国社会的商业环境。
( 2 )投资部分
<>, Peter Lynch with John Rothchild
强调基本面分析,对生活的观察, Peter Lynch 的其他书也可以。
<> or <> , George Soros
(中译本:《金融炼金术》,海南出版社;《开放社会 : 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阅读其中任一本都可以了解索罗斯的思想,只是第一本书后一部分非常技术性。个人认为其书有价值之处在于用解析主义的方法论分析金融市场,在书中称其为反身性,这是与经济学实证主义本质上不同的思维方式。
<> McKinsey & Company, Inc, Tom Copeland, Tim Koller, Jack Murrin.
介绍了实用的估值方法
3 )银行
《日本金融败战》, ( 日 ) 竹内宏著,彭晋璋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9
一个精彩的案例,反思了大而不强的日本银行的困境和错误的改革思路。
《复合萧条论:泡沫经济的经济对策》, ( 日 ) 宫崎义一,陆华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介绍了日本 80 年代泡沫经济产生、发展和破灭的全过程,对于正在走向金融自由化的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 Jonathan Golin
对银行较为全面的评估手册。
<>, Xavier Freixas, Jean-Charles Rochet<>, Mervyn K.Lewis
对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很好的学术性书籍。
2. 网络资源
推荐了很多国外网站,毕竟我们是在一个急速全球化的时代之中。
杂志:
《财经》 : http://www.caijing.com.cn/ (国内最好的财经期刊)
《比较》 : http://www.bijiao.org( 学术性,收费 )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 http://www.aimrpubs.org/faj/home.html
Time : http://www.time.com
Economist : http://www.economist.com
Business Week : http://www.businessweek.com/( 推荐订阅其免费新闻 )
Fortune : http://www.fortune.com/
The Banker : http://www.thebanker.com/
Foreign Affairs :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报纸: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
Financial Times :www.ft.com (15 天免费 )
Wall Street Journal :www.wsj.com ( 14 天免费)
The New York Times : http://www.nytimes.com/( 推荐订阅其免费新闻 )
机构:
人民银行: http://www.pbc.gov.cn/
银监会: http://www.cbrc.gov.cn/
证监会: http://www.csrc.gov.cn
保监会: http://www.circ.gov.cn/
发改委: http://www.sdpc.gov.cn/
财政部: http://www.mof.gov.cn
国资委: http://www.sasac.gov.cn
商务部: http://www.mofcom.gov.cn/
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上交所: http://www.sse.com.cn
深交所: http://www.szse.cn
世界银行: http://www.worldbank.org/
IMF : http://www.imf.org/
美联储 :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欧洲央行 : http://www.ecb.int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http://www.bis.org

中国央行与日本央行(转载)

作者:刘军洛


历史总是会深刻地回答今天或未来的答案。弗里德曼先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成果就是对1930年世界性大萧条中的中央银行家们的货币政策的系统理论性的解答。由此,世界经济学中诞生了一门货币主义学说。而正是这门学说现在是掌控今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的大脑思维。也正是1930年的世界性大萧条的教训让格林斯潘先生的货币政策更建立在让市场原则去决定资产价格泡沫的发展或破灭的演变。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中央银行人为去挑破资产价格泡沫所付出的代价是远大于资产价格泡沫自我破灭的成本。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央银行主要关注的问题。但正是这个问题,制造出了1930年世界性大萧条与1990年日本经济的崩溃。1929年美国中央银行在美国贸易大量赢余与资本帐户大量赢余的环境下去选择反通货膨胀问题,结果是192910月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世界性大萧条。同样1989年日本央行也在日本贸易与资本帐户大量赢余的情况下去坚决反通货膨胀问题。所以1990年以后日本股市与经济必然是崩盘。一个地区有大量贸易赢余,就说明这个地区是存在严重产能过剩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资产价格泡沫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只能是短期的技术因素。以2007年中国地区为例,中国存在大量的贸易与资本帐户赢余。所以2007年中国地区物价大幅上升过程中,汽车价格、纺织品价格、家电价格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2007年中国地区的产能是严重过剩。而由于资产价格上涨引发的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价格。2007年中国地区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原因是小布什的生物能源政策、澳大利亚的严重干旱包括口蹄疫对中国养殖业的严重打击。短期因素战胜长期因素的结果是,在2007年中国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反通货膨胀。在2007年中国股市45千点时,本人也谈的非常清楚,就是2008年中国股市崩盘。1929年美国央行在产能过剩中反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美国股市1930年的崩盘。1989年日本央行在产能过剩中反通货膨胀的结果是日本股市1990年的崩盘。同样,2007年中国央行在产能过剩中反通货膨胀的结果是200710月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到200892500点。而20089月美国股市开始进入崩盘。这说明中国央行的2007年的反通膨胀政策是直接造成中国地区的股市崩盘与需求不足恶化,同时也强化加重了随后爆发的美国地区股市崩盘。

现在非常惊人的问题是,1985年—1996年这段时间的日本官方利率走势与2003年—2009年今天中国官方利率的走势是高度一致。日本央行是货币主义的比较忠实的信徒。在1989年美国力劝日本进入一个反通胀与反资产价格泡沫,同时扩大政府支出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当时日本央行的总裁“反通胀斗士”三重野康在采纳了这个方针后的苦果是日本股市崩盘与经济严重下滑。随后以今天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鲁格曼先生为主的货币主义者们开始大力向日本央行推行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1992年—1996年日本企业在日本央行与日本政府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与强力财政政策扩张中,成功在东盟地区建立了日本更低成本的海外制造基地。1996年日本对东盟地区的投资是排名第一。1997年美国的对冲基金对东盟地区发动了一场快速外科手术。日本企业追求的产能扩张战略,迅速彻底失败。日本银行业在1997年后再也无力抗抵产能过剩的冲击,大量倒闭,日本政府全力负债接盘。接下来的结果是日本经济彻底残废,陷入严重长期衰退之中。

日本央行如果是货币主义比较忠实的信徒,那中国央行就是货币主义的坚定信徒与执行者。20079月格林斯潘先生认为中国股市不合理。近期美国财长盖特纳在G20会议上呼吁各国再进一步增加刺激政策。现在美国的财政刺激力量占GDP 7%不到,中国是占20%。虽然,美联储是开始全力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美国市场的信贷增长是在收缩。而中国地区信贷是超去年同期近3倍。现在美国地区大量财政转移进入家庭收入,医疗保健覆盖面再扩张,退伍军人的福入提高与银行业的资本金的提高。美国地区现在并没有出现奥巴马竞选时所提出的扩大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并没有出现奥巴马竞选所说的大量基础建设来提高就业的场面。银行资本金的提高、企业与个人的信贷削减、大量财政化福利的分配,让美国经济更像一种战略的防御体系。现在中国地区的确像一个积极的进取者,大量工地、道路、桥梁的开工,大量银行信贷与政府赤字的上升,企业与个人的大量扩张性借贷,一场全面扩张的战略在中国地区扩展。

美国中央银行现在面对二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提高美国个人与企业消费能力,继续全力扩张量化货币政策。这样美元就必定崩盘暴跌,世界总需求被强力提升,而中国地区现在的产能过剩以及正在大规模建立的过剩产能迅速成为世界重要供给。中国制造价值垄断世界经济发展。十年之内美元逐步退出世界货币权地位。而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最重要货币。美国央行的第二个选择就是 —— 防守反击。美国央行与政府先控制美国经济下滑速率,全力走政府赤字社会福利化的战略,迅速建立美国银行、企业、个人与社会稳定的防再冲击能力后,再让美国全力进入债务削减过程。这样,美元就会大幅上升,世界经济会再爆发崩盘。而美国就会在这一场债务削减后进入一个新长期高速增长周期。美元最终还是世界的货权币垄断者。

美国央行的第二个选择的风险度很高。首先必需世界其它地区进入高信贷扩张来帮助美国债务的削减后的再强力削减。其次,就是再美国今后进入再强力削减债务时,其它地区经济下降速率要大于美国经济,这样确保世界资本回流美国,强化美国经济与成功消减美国债务。现在美国央行只有在这上述二个选择中选择一个。因为近四十年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循环模式已经终结。这四十年中全球的高速成长是大量依靠美元信用的创造。1971年—1990年,日本与德国大量向美国提供资金,接下来是中东地区、中国、俄罗斯等向美国提供资金。最终全球走到了今天总需求不足与供给严重过剩。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严重缺少资金,已无法再向美国地区提供资金。除非中国央行继续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去购买美国长期政府债券。所以,现在最终的问题非常清楚,中国全力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美国长期国债也是跌,中国不买美国长期国债,美国长期国债是大跌。只有伯南克去买或不买,所以伯南克只有上述二种选择中选择一种。

如果美国中央银行选择第二种战略。那今天美国就应该抱着比较卑谦的言行呼吁世界共同全力挽救全球经济,同时逐步套现海外资产。现在美国在中国工商银行套现的利润是四倍。如果未来美国是再强力消减债务,中国央行在美国长期债券的帐户亏损会高达50%70%。所以中国地区现在信贷的疯狂增长与过剩产能的继续疯狂扩强,会不会重演日本央行1992年—1996年的战略错误呢?所以,为什么现在非常惊人的问题是,1985年—1996年这段时间的日本官方利率走势与2003年—2009年今天中国官方利率的走势是高度一致。为什么本人要提这个问题,因为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中后步入衰退一直深陷货币主义学说的洗礼。结果日本企业一直在扩张产能再扩张产能中最终被美国对冲基金围剿。中国经济今天必须有强大的政府赤字支出。这点本人在20076月就提出中国必须走政府高赤字福利化的政策。中国经济现在是产能严重过剩而需求严重不足。高政府赤字福利化是中国最低成本的全球美元信用崩盘中的生存方式。以4万元人民币年薪,政府雇用300万毕业大学生到中国农村提高教育水平,一年是1200亿人民币,三年才3600亿人民币。全民免费医疗财力不足,可以让妇女与儿童、老人先进入免费医疗;可以建立社区银行;可以提高社会失业人群补助;可以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食品计划等等。政府高赤字福利化一样是会推动经济增长。而世界工厂的梦想,日本人没有成功。日本是一个人均家庭资产20万美元的社会体系。日本失败了,最多日本政府债务恶化。而中国是一个需要平衡的人口问题国家。日本央行与中国央行或者应该加上美国央行,都生存在世界的同一个战场。而现实中的军事战争中,往往老兵都会鼓励新兵往前冲再往前冲。

今天中国央行是不是应该鉴借1992年—1996年日本央行的战略错误。如果现在中国以保持大规模维护与扩张过剩产能信贷为主要货币政策。而如果最终美国央行为了美元的长期地位,美国是选择强力削减债务。这样,未来全球总需求必定会大幅下降。中国现在的过剩企业与新增过剩企业必然面对一轮大规模破产冲击。这样,中国央行就为美国的资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战场。美国资本届时必然会强化这种冲击,强力配合美国央行紧缩全球货币供应与全球总需求,强力冲击人民币货币体系,强力让美元强势上升。最终美国资本低成本收购全球制造工厂后,美国央行与政府再真正强力提升美国总需求与全球总需求。而这时全球供给的主要老板已是美国资本。这样一场新时代的财富腾飞就会在美国土地上出现。所以,美国央行是会让美国需求上升来消化中国过剩产能。还是最终让美国需求下跌来让中国过剩产能破产被美国资本收购后,美国央行再让美国需求上升来消化被美国资本收购后的中国过剩产能呢?总之,美国央行是让美元丧失长期地位,还是最终选择让美国财富全球垄断。从现在美国的防御性货币与财政政策中答案已是不难确定。